贵州白酒圆桌会议重要思想!
5月26日—27日,2024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在茅台国际大酒店召开,作为审视和规划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的年度重要会议,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备受行业关注。


宋书玉表示,当前,白酒产业仍将处于去库存周期,存量时代特征愈发鲜明,强强竞争已成事实,产能提升导致的产业竞争加剧已成事实,消费需求多元化导致的产品多元化已成事实,品类竞争加剧已成事实,中小企业受到挤压、发展受困已成事实。



针对行业走势,林枫谈到,2023年,全国酿酒行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0802.6亿元,同比增长9.3%;累计利润2628.2亿元,同比增长7.6%。2023年全国白酒行业总产量629万千升,同比下降5.1%,完成销售收入7563亿,同比增长9.7%;利润2328元,增长7.5%。全国人均白酒消费金额529元/人,平均利润率30.8%,白酒收入酒类占比70%,白酒利润酒类占比88.6%。
“这说明,社交化价值的航道被白酒牢牢占据,白酒品牌成为社交链条中的超级等价物。”林枫指出,目前超级等价物形成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,从供给侧来说,费用主权失控;从需求侧来看,品牌叙事错位,这是目前行业的两大痛点。
“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产业链中关键资源的有效组织者。”林枫以茅台为例,介绍其通过“离开茅台镇生产不出茅台酒;“12987+‘三高两长’”工艺;茅台镇原产地的“糯红高粱”;茅台,以酒勾酒,五年出厂”等金句进行消费培育。

权图:低端酒没有出路,品牌竞争


关于企业的战略选择,权图认为,头部的主流企业要实现品牌、品质、文化、产能等六个要素的全要素竞争;中型企业要采取“重组战略”,要补足竞争要素,在他看来,产能在5000—10000吨规模的酱酒品牌很危险,上不去也下不来,做品牌很难,所以要缺什么补什么,如果按照以前的路径走,以后就会成为僵尸企业;而小型企业要走“精品酒庄战略”,如果不及时进行转型,将会成为酱酒发展的“炮灰”。
权图的第三个提醒,是要实现“名酒化”。权图表示,品牌竞争是唯一路径,做基酒和贴牌,不做品牌是没有出路的。浓香之所以能够卖基酒,是因为有老窖池的加持。
关于价格方面,权图表示,低端酱酒是没有出路的,在他看来,茅台市场价格在2500以上是“繁荣线”,2000元是“警戒线”,而1500元则是“生死线”。在茅台市场价格维持在2000元以上时,酱酒企业要重点布局“300—600—1000—2000”四个价格带,要靠品牌和品质打造价格支撑,白酒往下走是没有出路的,再难也要往上走。
关于营销方面,权图表示,酱酒的“内卷”已经开始,精细化营销是竞争利器,也是唯一出路,中小酱酒企业可以选择绕开传统终端,做C端的消费培育工作。
权图的第六个提醒,则是要“广积粮、高筑墙、早称王”。在他看来,酱酒的窗口期只有5—10年,在酱酒格局形成确定后,将跟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关系。所以,酱酒的企业要积极拥抱产业资本、做好酱酒年份,重视产能与储酒的力度。





对于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“周期性”话题,李保芳也指出,从过去来看,白酒行业的周期是客观存在的,但因为目前的不确定性和综合因素比过去要多得多,所以仅仅用经济的眼光来分析问题,将很难说得清。在这样的形势下,李保芳也表示,贵州白酒企业要做好长期思想准备,老老实实做好企业,不要抱有幻想,要看清形势、把握机遇、增强发展信心。
据李保芳透露,今年一季度,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产量同比增长29.5%,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.3%,这两组数据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




变局一:白酒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,但酱酒产业增长潜力尚存。。
变局二:酱酒行业从“遍地黄金”迅速转向“大浪淘金”。
变局三:头部酱酒扩张战略坚定,中小酱酒企业逐步出清。
变局四:酱酒品类价值模式全面向品牌市场化模式变迁。
变局五:酱酒须直面超强竞争“标配”和替代增长“终局”。
变局六:酱酒需要从产销供给型向营销竞争服务型转型。
变局七:酱酒机遇的确定性与谨慎乐观的客观性并存。
对于这些变局,张健也给出了四大破局的关键:第一,从市场定位、战略定位和产品定位来看,酱酒赛道梯次价位需要择优、择适进入;第二,要从大单品补贴模式向控价稳利模式转型;第三,要从招商驱动模式向深度运营模式转型;第四,要从跟随茅台说相同,走向差异化的不同。
“过去酱酒热之下,很多酱酒企业采取的策略是品质无限接近茅台,导致酱酒品牌接近同质化。”张健说道,随着市场消费意识提升和消费形式多样化,同质化品牌发展走向尽头,差异化塑造成为酱酒破局持久发展的关键。





“酱酒往往是团购做起的,但是酱酒做大必须全渠道模式。”吕咸逊表示,数字化、数字营销正在成为规模白酒企业的标配,智能化将重构白酒产业逻辑。
要处理好快和慢、大和小、高和低、少和多、左和右、长和短这六大关系,促进贵州白酒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


